突然倒塌的浙江奉化90後樓房,成為這個清明小長假各方關註的焦點。而5年前,同一地方已上演過“樓倒倒”事件。相較於奉化當地所有黨員幹部取消清明假期排查危樓、出台過渡安置標準等消息,人們更關心的是:近幾年“樓倒倒”頻現,且漸趨“年輕化”,個中“病根”到底在哪兒?
  安全,是居住功能的底線。根據國家《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普通房屋和構築物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但幾年前住建部一位負責人曾直言:我國建築壽命“只能持續25-30年”。這與英國建築平均壽命132年、美國平均74年相比,顯然是“短命”。
  江蘇尚未出現極端房屋質量問題,但是,如何規避“短命房”,同樣是一道嚴肅的命題。
  “奉化塌樓事件影響太大了,我們已派專人赴現場瞭解詳細情況,本周就能將一線信息帶回來,希望以此為教訓,避免同類事件在南京發生。”南京市住建委房屋安全鑒定處鑒定科長常銀生昨日告訴記者,他們已給各區房屋質量安全主管部門下發了通知,要求抓緊對危房展開排查,“以往每年在梅雨季節和下雪天才要求各區進行排查”。
  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共監督工程119794項,監督建築面積11.11億平方米,住宅工程分戶驗收覆蓋率與合格率均為100%,建築質量總體良好。但在全省工程質量飛檢中也發現,部分施工單位和工程項目部質量安全保證體系不健全、缺少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和必要的技術交底,造成質量安全隱患。部分工程監理不到位,也給質量問題開了“綠燈”。
  “少數工程不履行法定建設程序,‘先上車後買票’甚至‘不買票’,未經施工許可擅自施工,導致質量安全游離於政府監管之外。此外,建築市場不規範,仍不同程度存在違法分包、任意壓縮工期、安全經費投入不足、隨意降低質量安全標準、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等違法違規行為。”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坦言。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王建國表示,這兩年“短命房”頻頻出現,不僅是天災,也是人禍。下轉A3版
  上接A1版“颱風、火災、暴雪、地震等天災會影響房屋質量,周邊施工、堆物也會導致房屋基礎發生變化,而設計、施工、監理摻水等行為,也是房屋質量安全的‘殺手’。”
  南京長江都市建築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傑直言,每年新建建築太多,施工速度也太快,急功近利使得質量往往不被放在第一位,“使用二三十年後,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南京驗房第一人”丁渤則透露,一些開發商在房屋設計初期就會要求設計公司按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設計,再疊加材料商偷工減料、施工環節把關不嚴等因素,各種隱患就會產生。
  常銀生說,房主的一些行為也加重了質量安全之憂。比如,一樓居民破牆開店,由於臨街外牆是住宅樓主體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是承重牆,鑿開後削弱了樓體的承載能力和整體抗震性;學區房等二手房買賣的興起,使得上世紀70-90年代的磚混結構房多次裝修,這也讓房屋質量安全大打折扣。
  “房屋短命,與缺乏房屋安全普查也有關。”省內一地方主管部門領導昨日告訴記者,由於房屋安全普查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且需要專業人員參與,所以各地很難將這項工作啟動起來,這是全國“通病”。“雖說不少地方都有危房監測制度,但關註的重點只是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房屋,今年準備選取一個區展開普查試點,但難度很大,不知最後能否推行。”
  王建國認為,房屋應該有一個不斷維護監管的過程。在發達國家,房屋10年就要檢查一次,確保質量達到交房時的要求。國內建築方很少有這方面的維護。
  顯然,缺少廣泛細緻的“體檢”,一定程度上也給“短命房”預留了生存空間。
  更受詬病的是,這幾年雖然眾多住房建築質量事件被曝光,但其後只聽聞排查、修繕等補救措施,鮮見質量問題追責。
  無重典,難治亂。江蘇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2013年7月1日起,江蘇實行《江蘇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工程建設質量實行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建設單位是工程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站長金少軍說,工程質量監督法規制度建設取得突破的同時,監督和檢測思路也在發生變化,當前已完善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省、市、縣三級巡查體系。而今年,江蘇會深入開展住宅工程質量通病綜合治理,加快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行為懲戒機制。《江蘇省房地產開發項目質量保證金管理辦法》《江蘇省投訴管理辦法》也會在今年頒佈實施。
  省住建廳廳長周嵐還關註到這樣一個問題,目前我國住宅的建築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而居住用地的出讓年限為70年,應儘快修訂建築設計使用年限標準,將住宅設計使用年限標準從50年提高到70年,與土地出讓年限相一致,使住宅所有者能夠獲得“相同年限的房地權益”。
  本報記者 汪曉霞
  (原標題:房屋“體檢”和追責應成常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11edhh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